欢迎来到南京艺术学院——双馨网
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十年高扬 十年硕果——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成果回顾座谈会

发布者:nysxw发布时间:2024-11-06浏览次数:98

11月1日上午,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成果回顾座谈会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校党委书记俞锋领学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校长张凌浩总结学校十年来学习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整体情况。全体校领导、全体中层正职(含主持工作的副职)参加学习。会议由俞锋主持。


俞锋以《人民性——中国艺术教育的最根本属性》为题,强调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成效由谁评价等根本性问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中国艺术教育目标的指向、艺术教育前行的步伐、艺术教育实践的“康庄”,都应该统一指向“带着深沉的爱深厚的情感介入到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之中”,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人民性”特质的最生动诠释和描摹,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导向的必然归趋。全校上下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中深刻体悟人民性的内涵意蕴,牢记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厚植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俞锋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发表十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南艺风格的艺术教育之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艺术人才。全校师生始终坚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任务,把服务文化繁荣兴盛作为使命追求,把艺术实践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主题创作、精品创作成果不断涌现,高质量服务成果持续拓展,以文化人、以美润心作用更加凸显,形成了一系列有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创作出了一批有艺术态度和情感温度的优秀作品。

俞锋要求,高等艺术院校作为艺术教育生产、艺术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高地”和“智库”,应当主动承担时代责任,着力培育具有高度“人民性”的艺术教育观。要在高扬人民性的具体实践中主动担当高等艺术教育时代使命,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人才观,培养出新时代合格的文艺人;牢固树立“民族复兴、文明兴盛”的大教育观,汇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牢固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大艺术观,塑造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艺术丰碑。


张凌浩以《写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南艺“答卷”》为题,全面总结了学校学习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整体情况并提出要求。他表示,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教育工委的高度重视和引导、扶持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陆续出政策、搭平台、育人才,建立文艺科研项目孵化机制,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围绕学科优势展开布局并重点培育,激发了新的科研创新合力;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地方文化事业建设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部省共建工作,积极服务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持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了社会服务特色优势品牌;全校师生通过工作和实践,向社会展示了良好精神风貌和娴熟高超的“十八般武艺”,重大题材创作成绩瞩目,重点赛事奖项成果丰硕。

张凌浩强调,近年来全校师生用最美丽、最真挚的艺术语言向世界传播着中国的、江苏的、南艺的文化艺术,彰显了今日南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魅力。但仍要清醒地看到南艺的文艺事业与师生、大众的愿望仍存在差距,仍有制约学校文艺繁荣发展的不利因素。当前,在内部积累和外部环境不断完善下,我校文艺事业发展进入了更加迫切、更有底气的新阶段,全校师生要把握机遇、乘势作为,为学校建设事业、为服务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力量,努力写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南艺“答卷”。

校党委副书记李向民围绕《弘扬时代精神是文艺创作的神圣使命》主题,结合多个鲜活的案例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嘱托,在锚定历史方位中把握文艺的时代使命,从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人心向背中命题立意、倾情抒怀,反映中华民族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人间正道,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的重要讲话,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宏阔视野,提出了弘扬时代精神的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努力“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副校长吕少卿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为题,在交流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当代中国艺术实际为问题导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目的、艺术表现对象和艺术评价标准。对于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重要讲话进行了深入阐发,给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者以深刻的启迪。要为人民而创作,把满足人民需求、引领人民进步作为创作的根本目的;要创作以人民为表现主体的艺术作品,扎根人民的现实生活、抒发人民心声;要将艺术评价以人民满意为尺度,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标准。

校党委常委、党校办主任、宣传部部长李志鹏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南艺行动》为题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将其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事关学校办学的正确方向,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全校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坚持思想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要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施路径,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化实践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打造艺术品牌,推动文化服务繁荣发展。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宋德泳以《锻造学养、涵养、修养兼备的灵魂工程师》为题发言,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上分别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教育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育和文艺具有功能的统一性,都肩负着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重任,作为艺术院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育和文艺功能的内在统一性,发挥文艺和教育的协同和双倍放大作用,提升立德树人的效能;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争当学生引路人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党委学工部、研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仲社围绕《培养弘扬中国精神的文艺先锋》发言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论述深刻阐明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为艺术院校培养弘扬中国精神的文艺先锋指明了育人目标与前进方向。培养弘扬中国精神的文艺先锋,是新时代文化使命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时代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应有之义。全校学工系统将持续强化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深化学生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持续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文艺先锋,为传承与弘扬中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戏剧与影视学院院长陈捷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展开分享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如同一盏明灯,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学院《中国故事采集》课程的开设,将课堂由教室延伸到田间地头、社区工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现场,热气腾腾的百姓生活日常,重大科技攻坚的一线,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留下了南艺师生创作的足迹。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还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时代精神,要具备国际视野,传播中国声音。新时代为艺术创作敞开了广阔的空间,学院师生将不断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生活、彰显时代精神、充满艺术探索勇气的精品力作。

舞蹈学院院长许薇以《做服务人民的艺术工作者》为题进行分享。近年来舞蹈学院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行“扎根人民、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理念,将舞蹈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内容与丰富的表达手段,深刻反映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在舞蹈作品中传达浓厚的时代气息与文化内涵,形成了聚焦时代楷模、传递榜样精神的原创舞蹈诗剧《千顷澄碧的时代——舞之以民》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学院深入挖掘地缘文化,服务江苏文化强省建设,以江苏地缘文化为母题创作的古典舞作品《雨花石的等待》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今后,学院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将继续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旗帜,通过反映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当下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奚协以《做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文艺使者》为题作交流发言,她表示,新时代的南艺始终紧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深化中外人文艺术交流,融入世界高等艺术教育的大格局。在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教育方面,国际教育学院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沉浸式体验”为先导,让来华留学生认知中国、融入中国,以“主动讲述”为目标,培养来华留学生对华友好理念。未来,国际教育学院将持续打造“留学南艺”品牌,推动中外青年交流,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姿态,深化对外办学合作,努力在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内容、深化合作成果等方面作出新的业绩。(宣传部)


2002-2014 中共南京艺术学院委员会 宣传部 版权所有 ©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4号
Copyright © 2014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Powered by 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苏ICP备050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