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艺术学院——双馨网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南艺

【龙虎网】南艺师生设计出羽毛球世锦赛会徽2018-04-12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13浏览次数:51

  龙虎网讯(记者 王缘)4月10日,2018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会徽在南京全民健身中心揭晓。这个带有南京元素的会徽图案经过三个多月的酝酿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会徽既不是出自大型设计公司,也非着名设计师的手笔,而是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师生团队的智慧结晶。

时间紧任务重一星期赶出200多幅草图

  设计团队的师悦老师说:“我们接到会徽征集任务已是12月底,距离提交方案仅剩半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设计学院的老师与学生便自发组成了设计团队,以团队的方式去竞标。”据悉,这个设计团队的主创由3位老师和5位学生(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构成,另外还有十余位本科学生作为自由投稿者参与投稿。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工作室,就在这里,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团队奋战了三个月。从前期调研到设计构思,从草图设计到方案修改,这间工作室见证了这个设计团队的努力与坚持。这里常常堆满盒饭,由于设计工作一旦开始就不好中断,学生们离不开工作室,只能点外卖解决吃饭问题;这里总是是灯火通明,从早到晚的工作已是常态,设计团队的老师和学生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甚至过年期间也在不停地调整方案。

  设计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蒋杰说:“在设计之前,我们的设计团队做了大量的调研。他们查找了大量同类型、同级别的比赛会徽作为参考,研究这些会徽的设计角度、形态和立意,以防设计出的会徽和之前的‘撞车’。”

  设计第一轮方案是最不容易的。学生和老师们大量手绘设计图稿。他们拿出一个星期作为“脑洞大开”的创作时间,而在这短短一个星期内他们画出了200多幅草图。接着,他们在这200多幅草图中挑选出了30幅有识别度的让学生分别来发展设计。发展设计过程中有的草图方案夭折了,有的草图方案又产生了新的概念……

  研究生冯雨昕是这个设计团队主创人员之一,她表示整个团队最不容易的是在设计的时候融入南京元素。“我自己设计的方案中运用了城墙、梅花、雨花石等南京元素,在半个月内设计了十来幅作品。不过,有些效果不太好,还不太成熟。”

集体的力量:半个月投稿55件作品

  从设计草案到通过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方案,从提交国际羽联再到得到国际羽联认可……这幅设计图看似简单,其实从设计征稿到会徽公布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好几轮筛选。

  由于组委会对会徽的设计没有具体要求和限定,因此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团队设计的角度和方向很多。不过,经过多年的设计,公众对羽毛球会徽的设计创意与构思难免有相似之处,很难在这个空间里发展出全新的理念和形态。这也是这次设计的困难之处。

  困难不仅仅是在相似中拼创意,还要在设计与传播间找平衡。因为这是面向公众的一个标志图案,不仅需要独一无二的设计,还要得到大众的接受与认可。设计者要在设计特殊性和大众接受度上找到一个结合点。

  设计团队的学生与老师们不停加班调整修改,他们希望可以设计出一个既符合南京城市味道,又贴合羽毛球运动精神的会徽标志。团队主创之一,大四学生许萍萍表示,他们的草图差不多经过了几十次的修改和调整。“我们当时还设计了梧桐树、民国建筑等元素,经过多轮修改与筛选才最终选定城墙作为南京元素。城墙下面开几个口?城墙下面是实的还是挖空?我们都在不停尝试。”

  最终,这个团队在第一轮提交了15个竞标方案,学校自由投稿人又提交了40个方案。也就是说,经过半个月的时间,这个自发组成的集体用“合力”的方式投稿55件作品。据悉,提交的这55件方案中有将近十多个不同的设计角度。

感言:感谢南京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经过第一轮筛选,187个会徽仅有7个入选。让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团队欣喜不已的是,这7件作品中有5件都是来自他们的设计。

  又经过两轮调整与修改,这个特别的会徽标志才脱颖而出——会徽整体形似运动中的羽毛球,球头绑带部分演化为“城墙”的图形元素,极具南京的地域特征。尾羽部分图形则巧妙融入了举办年份“2018”和南京的首字母“NJ”,结合中国传统书法笔触的表现形式,生动传递出羽毛球运动的速度感。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团队的作品拔得头筹让设计学院的副院长蒋杰十分欣慰,在他看来这正是师生们集体智慧的体现和辛苦付出的回报。他表示这次竞标成功,也体现了组委会对于设计的较高宽容度。“大型活动标志设计的话语权往往被成熟的设计公司或设计师把控。此次赛事组委会用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参与竞标,并最终选择了学生的设计方案,这本身是南京这座城市开放和包容的体现,也是这个会徽比较特殊的地方。”

 

2002-2014 中共南京艺术学院委员会 宣传部 版权所有 ©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4号
Copyright © 2014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Powered by 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苏ICP备05007126